作为一名地道川渝人,“巴蜀文化”四个字该是耳熟能详了吧?巴、蜀,是先秦时期西南地区的两大部族,由于地域相近、习俗趋同,老辈子们早在千年前就开始连称它俩,“CP”组了几百辈子了,关系真的非同一般。 近年来,三星堆的爆火,让“古蜀”一词无人不晓,作为“隔壁子”兄弟伙,“巴国”又是啥样?5月16日的《四川新闻联播》关注了“让世界看见巴文化”暨5·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。从达州宣汉罗家坝到城坝等巴文化遗址的发现,独树一帜的“巴式”气息扑面而来。![]()
“巴式”首招,勇猛无畏。罗家坝遗址的墓葬里可以没有其它随葬品,但兵器是少不了的。青铜戈、矛、剑、箭镞,尤其是巴式柳叶剑,有的上面还带有虎纹。“巴人射白虎”的历史故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,箭术领先,骁勇刻进骨子里。 剑拔弩张也能“舞”出松弛感。“巴式”第二招,能歌善舞。史料记载,武王伐纣时,巴人前歌后舞,功不可没。此舞非婀娜,可战擅攻。水陆攻战纹铜豆是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的一件“镇馆之宝”,器物上布满图案,水陆攻战、宴乐、武舞等“挤”在一起,一场声势浩大的古代战争活灵活现。 兵戎相见的巴人,烟火气却并未忽视。达州巴文化“双子星”中,城坝遗址更像是“巴式”生活卷。这里是秦汉所设宕渠城所在地,出土的竹木简牍覆盖了秦汉时代的政治管理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,包括古代官员任命、户籍再迁、税收数量,甚至涵盖小孩课本“仓颉篇”残本、练笔的习字简等,有学者认为可能这就是“四川最早的识字教科书”。 战舞铿锵、兵戈锋芒、日常记录……千百年来,豪迈风与生活气早已融入川渝人的血脉,仿佛生而有之的“出厂设置”,代代传承。巴人耍“巴式”,过得更巴适!这份“巴式”哲学,或许正是巴蜀儿女“麻辣鲜香”性格的源头——既能快意恩仇,也能笑对人生。 来源:四川观察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!(善语结善缘,恶言伤人心)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