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线,一种传统地方小吃,深受人们喜爱。四川东部的达县米线,麻辣鲜香,风味独特,备受青睐,民间流传有“吃米线,到达县”之说。
达县,东汉时设县叫宣汉县,明朝洪武九年便有了达县这个名字,其间虽有变化,但到了清朝嘉庆年间,又恢复达县这个名字。达县,成为人们心中最深的印记。
达县的西边有个地方叫老君场,峡谷纵横,土地肥沃,春暖夏凉,光照充足,非常适合水稻生长。这里盛产的稻谷,米粒油亮光泽,米饭清香四溢。清朝乾隆年间,朝廷得知之后将其定为贡品,筑城予以保护,于是,老君场便有米城的名字。达县米线与米城贡米便有了特殊联系,有着动人的传说。
据说,清朝乾隆年间夏日的一天,乾隆皇帝爱新觉罗.弘历批阅完奏章,处理了政事,看看时间还早,便朝御膳房走来,刚跨过门槛,便看到厨师背对着自己正在用餐,餐桌上的砂锅里冒着热气,问道:“张东官,吃的什么呀?”听到这熟悉的声音,张东官不禁吓了一大跳,知是皇帝驾临,立即起身,面对着乾隆皇帝,躬身道:“启禀皇上,米线。”张东官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御厨,他解释道:“我怕米城贡米生虫,拿了一些做了米线,先尝尝后再说。”砂锅里,乳白的米线、金黄的酥肉、嫩绿的小菜、扑鼻的清香、诱人的汤底,引发乾隆的食欲,拿起筷子吃了起来。“皇上,还没有鉴定,您现在还不能吃。”“你吃得我也吃得。”乾隆皇帝怎么能听得进御厨张东官的劝呢?从此以后,米城大米做的米线成了御膳。严格清朝规制,御膳米线秘而不宣。
到了清朝嘉庆年间,亭子铺发生以徐天德为首的白莲教起事,一时教徒上万人,惊动了朝廷。朝廷派满人英善等人带领十万清军、十万乡勇,进驻达城,以平定白莲教起事。御膳米线由此到了达城,也有了达县米线的名字。
数百年来,达县米线从宫廷到民间,从最初的酥肉米线,发展到牛肉米线、血旺米线、麻辣米线、香菇米线、三鲜米线、酸菜米线、火腿米线、毛肚米线等20来个品种,味道从单一的清香到麻辣鲜香。既可以坐堂品尝享用,还可以打包寄往省内外。达县米线已成为达县饮食文化一个响当当的符号。
![]()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!(善语结善缘,恶言伤人心)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