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序号】四川·达州·石刻造像之四【文保名称】浪洋寺摩崖造像【地址】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马渡关镇【文保历程】2012年7月被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【文保概况】浪洋寺摩崖造像,凿刻于唐宋时期,分布在长9.2、宽4.1、厚2.2米的一巨石四周,共有24龛造像及题记14则,造像融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。根据1号龛(长方形碑龛)内的题记1表述,此地在唐代永泰之年建有寺庙,因物产丰饶而名“丰饶寺”。到北宋雍熙四年(987),“殿宇萧瑟,佛像隳残”,僧人四五,发愿“盖一堂之右像”,修建了一座佛殿。18号龛形制立像单龛,高230、宽70、进深15厘米。造像内容为观世音立像,身高180、宽54厘米。头部保存完好,可辨有高花冠,宝缯在双耳侧下垂。面相长圆,长眼弯眉,长鼻梁,小嘴。长耳朵。颈部戴项圈,身上披挂璎珞,帛带缠肩绕臂,下为长裙,跣足,踏仰覆莲座,左手持净瓶,右手上扬持柳枝。该观音像呈男相,与2003年荥经县发现的凿刻于唐贞元元年(785)的男观音有相似之处,为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男观音造像(见图2)。24号龛为一尊观音菩萨立像(见图1),高199、宽80厘米,头戴高冠,冠正中可辨是坐佛轮廓。宝缯下垂,面相端庄,眼睛和嘴可辨轮廓。颈戴项圈,璎珞垂挂(残),长裙,帛带缠肩绕臂,手曲臂(残)。有头光。浪洋寺摩崖造像整体保存较好,艺术特色独特,对研究四川地区佛教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,同时对荔枝道的走向及年代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!(善语结善缘,恶言伤人心)
展开